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能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B.石蕊试液C.硝酸银溶液D.酚酞试液
A、碳酸钠与盐酸混合产生气体,与氢氧化钠混合无现象,与石灰水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故B错误;
C、盐酸与硝酸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不反应,无法鉴别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故D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据难溶于水.难溶碱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水和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2)镁和氢氧化镁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铝和氢氧化铝均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OH)3+NaOH=NaAlO2+2H2O
【方案设计】他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铝镁合金
 NaOH溶液 
.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二:铝镁合金
 盐酸 
.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三:铝镁合金
 盐酸 
.
 
溶液
 过量NaOH溶液 
.
 
称量灼烧产物
【方案评价】
1)三个方案是否均可行,如有不可行的请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愿意采用何种方案?
 
(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理由是
 

【实验设计】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的两个实验装置.精英家教网
你认为选择
 
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更合理,误差更小.
【交流讨论】
(1)小组成员实验后,通过交流讨论普遍认为上述三个实验方案均存在操作不够简便或容易产生测量误差的问题.于是按照上述形式重新设计了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新方案的设计(在→上方填写相应的试剂和操作):
 

2)小组成员按照新的测定方案,取20g铝镁合金,研成金属粉末后,把10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
  加NaOH溶液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6.5 n 9.5
(1)小组成员将铝镁合金研成金属粉末的目的是
 

(2)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上表中n的值为
 

(3)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
 
%
(4)列式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4、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被,将它们编号为A、B、C,并分别取样按下图所示的两个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①的名称
酚酞
,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
Ca(OH)2
 B
HCl

(2)步骤ll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本实验若将步骤I与步骤Ⅱ颠倒.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3)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8、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
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红色褪去
,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得到无色溶液时,小虎认为这时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小英却认为这时还应该存在的另一种情况是
盐酸过量
.接着老师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加
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若有
不变红(或变红)
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
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测定溶液的pH时,需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滴管或玻璃棒
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试纸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比较,从而得出溶液的pH.若对一未知溶液用湿润的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则测定的结果会
D

A.偏大,B.偏小,C.不变,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
【方案三】:在试管中放入一粒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
小华看到氢氧化钠固体消失了,认为发生了反应.而小全想了想之后却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于水
.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
B
(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
B装置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
.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
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
无气泡产生
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方案五】:定量研究是化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同学将200 mL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直接加入到w g的CaCO3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V1体积的CO2;向另一份中先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也加入到w g的CaCO3中,反应后收集到V2体积的CO2.如果V1
V2(填“>”或“<”或“=”)也能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并充分搅拌,假设能反应的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全后过滤,则在滤纸上能留下两种不溶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湘潭)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含有Na2CO3、CaCO3、Zn三种物质.为进一步确定其组成,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思考与交流】
(1)上述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Na2CO3
Na2CO3
(填化学式).
(2)它们均能与盐酸反应,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Zn+2HCl═ZnCl2+H2

【活动与探究】
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3)用托盘天平(1g以下用游码)称取37.7g样品.称量时砝码应置于
(填“左”或“右”)盘,则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为
37.7g
37.7g
g.
(4)往37.7g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体,其组成为氢气和
CO2
CO2
(填化学式.注意: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忽略不计);将所得气体缓慢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称得该溶液增重13.2g;再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冷却称重,发现该粉末反应后比反应前减轻1.6g.
【分析与总结】
(5)上述过程中氧化铜粉末减轻1.6g是由于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所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
  △  
.
 
Cu+H2O
CuO+H2
  △  
.
 
Cu+H2O
,由此可推知反应中氢气的质量为
0.2
0.2
g.
(6)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并确定37.7g样品中三种物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