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合理的是C.
A.火上浇油─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B.风助火威─隔绝空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解释不合理.
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不合理.
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
故选:C;补充: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将10g不纯的锌粒(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投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填字母),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还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此装置氧气的验满方法用带水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A装置是A( 填字母 ),但有一点不足之处是试管中的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该错误导致的后果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
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
已知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氨气的收集装置应该选择D(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C.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紫色
D.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B.浓盐酸的挥发
C.植物的光合作用D.积沙成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
(1)【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实验】如图所示:

(3)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Na2CO3(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部分变质.
(4)【反思】有同学认为,不进行操作④,也可判断滤渣一定为CaCO3,你认为该同学的看法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下列化肥中,属于 复合肥料 的是(  )
A.CO(NH22B.KNO3C.Ca(H2PO42D.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实验室发现一只久置且标签破损的试剂瓶,老师说可能是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氯化钠和氯化钙等五种溶液中的一种.请通过探究实验,确定其成分:
【查询资料】
①氢氧化钙为微溶于水,其他物质为易溶于水
②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为中性,其他物质的溶液为碱性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一般称为
<0.01难溶
0.01-1微溶
1-10可溶
>10易溶
(1)根据查询资料,首先排除Ca(OH)2 (填化学式);
(2)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呈红色,则一定不可能是NaCl、CaCl2(填化学式);
(3)将上述液体分成三等份,甲、乙、丙同学继续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溶液为无色Na2CO3
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溶液为红色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溶液为红色Na2CO3和NaOH
【实验结论】三位同学中实验正确的是丙同学.
根据该实验结论判断原药品已变质,则原药品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结束,将三位同学反应后的物质全部都倒入废液缸中,发现出现白色固体且上层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E(填序号).
A.NaOH                B.NaCl                C.HCl
D.Na2CO3               E.CaCl2                F.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该工艺示意如图,对该过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操作③、④两步顺序可以颠倒
C.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成份的物质
D.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