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KClO3和MnO2组成的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将13.0g该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加热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B. 共生成3.2g氧气
C. 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2g D. 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0.75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曾用作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笑气”的化学式是( )
A.N2O5 B.NO2 C.NO D.N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可推测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
某同学提出疑问“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带着这些问题,该同学进入实验室完成了下列实验。
(查找资料)
①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吸收NH3但是不吸收CO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观察到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③再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E装置,加热,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1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各装置对气体吸收是完全的) :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 150.0g |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 151.7g |
⑤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⑥通过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可知: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⑦此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B. 将空气降温加压后分离出X气体时,应控制温度大于O2的沸点,小于X的沸点
C. 为加快“转化”速率,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D. “合成”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CO2+ H2OCO(NH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B. 乙、丙均为氧化物
C. 转化①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丙中氢、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铜:CU B. 氧化铁:Fe2O3 C. 钙离子:Ca+2 D. 两个氯原子: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南康区五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b两支试管,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已知a、b两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相等。则能正确表示a、b两支试管放出的氧气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句容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反应①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 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D. 反应④可用于检验CO2气体,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