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渝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市提供了能源保障。

(1)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填序号)。

A.煤

B.天然气

C.乙醇

D.石油

(3)氢气燃烧的产物是 ,因此它是最清洁的能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唐山市九年级中考模拟(一)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把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后会观察到试管中的水会重新沸腾,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重新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气球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投入试管中水也会沸腾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周口市招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

(3)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可以先在D集气瓶中装满水,再从________(选填“a”或“b”)导管通入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周口市招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O— 3个氧元素 B. H— 1个氢分子 C. K— l个钾原子 D. Ca+2— 1个钙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Ⅱ.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1、NaCl和NaOH;2、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NaCl和HCl;4、NaOH、NaCl和HCl。小亮认为猜想4不合理,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1)小明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1不成立;(2)小明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加入适量无锈的铁钉,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3成立。

【反思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不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猜想3成立,下列试剂中还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Cu C.Zn D.Na2CO3 E.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奔跑吧兄弟》的一期节目中,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的pH可能为( )

A. 8 B. 7 C. 6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大冶市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3月11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B. 上述资料说明铝粉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C. 铝粉在空气中爆炸的产物是氧化铝 D. 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教育联盟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某金属加工厂有大量金属铝、铁、铜的废弃粉末,为充分利用金属资源,分离

和回收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完成下列各题:

(1)步骤①中分离得到的金属B是

(2)步骤②中所需的主要操作是

(3)步骤③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因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步骤③逐滴加入试剂至 为止。

(4)电解熔融Al2O3制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