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___________观察现象 | 溶液依然为红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 |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如果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你将获得奖励分4分.
猜想3:_____________
方案3: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答案】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的为过氧化氢,没有气泡冒出的为水 2H2O22H2O+O2↑ 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变回红色(或依然无色)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或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解析】
(1)过氧化氢能够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而水不能,所以可以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即可,若产生了气体,则是过氧化氢,反之为水;
(2)实验与结论:
a、根据开始溶液由无色到红色再到无色,如果酚酞变质,则一开始溶液也不会变红,所以可以判断无色酚酞没有变质;
b、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了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所以在这里要排除过氧化氢的干扰,可以向变红了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观察现象,若红色不消失,则说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讨论交流:
猜想3:可以考虑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大等相关的因素,所以可以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若红色消失则说明氢氧化钠的浓度与颜色消失有关,反之则无关。
故答案为:
(1)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的为过氧化氢,没有气泡冒出的为水;2H2O22H2O+O2↑;
(2)实验与结论:
a、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开始就不会先变成红色了;
b、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往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依然为红色 | 不是过氧化氢使溶液颜色褪色 |
附加分空:
猜想3: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 (1)变回红色 (2)依然无色 |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2)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
(2)50℃时,将50gKNO3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得到的是KNO3的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保留到0.1%)
(3)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提纯NaCl的方法是_______。
(4)20℃时,某同学进行了图2实验,得到相应溶液①~④,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③④降温至20℃,均有晶体析出且m(KNO3)>m(NaCl)
D将③④降温至20℃,溶质的质量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
(2)若A处放置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并对料浆澄清液(“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关于滤液的猜想)
小东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2CO3、Ca(OH)2
小西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Na2CO3
小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Ca(OH)2
小北认为:滤液中含有NaCl、NaOH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___的猜想一定不成立,理由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探究)
(2)根据实验①可知___的猜想不成立,根据实验③可知___的猜想成立,通过实验②无法判断小西的猜想能否成立,理由是__.
(应用拓展)
(3)松花蛋味道鲜美,直接食用稍有涩味.将松花蛋蘸食醋食用,则味道更为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去除涩味的原因__.
(4)松花蛋生产中可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碱.烧碱要密封保存,理由是__(填序号).
A 烧碱易吸水潮解且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
B 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5)假设小西的猜想是合理的,如何检验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操作及判断方法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C.40℃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
D.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 A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C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反应②属于中和反应,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试推断:
(1)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甲→B: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直饮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太阳光光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光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水的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下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①P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时,将40 g甲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_。
③30℃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烧杯 B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能证明 C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活性氧化锌在橡胶工业、陶瓷工业、国防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ZnO和CuO,其余成分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的方案,制备活性氧化锌。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2)酸浸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任写一个),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滤渣1的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4)氧化过程是双氧水将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便于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也能将Fe2+氧化成Fe3+。选择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