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同学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将残留物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方法是先提纯后配制.
(1)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计算;③过滤;④称量;⑤蒸发⑥配制.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⑤②④⑥.
(2)操作①、③、⑤中都用了玻璃棒,在①中用玻璃棒是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在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⑤中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3)若在实验中氯化钾未经干燥直接配制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4)若用量筒取水时,俯视液面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分析 (1)根据提纯物质的基本实验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⑤称量⑥配制来解答;
(2)由玻璃棒的基本的用途(用于过滤、搅拌或转移液体)来回答问题;
(3)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
(4)根据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处相平,俯视液面会影响水的体积,据此分析.

解答 解(1)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先加水溶解再过滤,然后将过滤所得氯化钾溶液蒸发得到纯氯化钾,再计算、称量、配制即可;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⑥;
(2)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的溶解;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棒是将液体从烧杯中转移到漏斗中,即起到引流的作用;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出来;
故答案为:加速固体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3)若在实验中氯化钾未经干燥直接配制溶液,则所称量的溶质氯化钾中还含有一些水分,氯化钾的实际质量偏小了,而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若用量筒取水时,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处相平;俯视液面则会使水少,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步骤的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数据的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以及玻璃棒的基本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空气B.液态氮C.二氧化碳D.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水;
(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①;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Fe2(SO43
(3)上述示意图中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下表是“自热米饭的营养成份”信息,它含有5种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营养素每份含量
油脂23.5g
糖类104.7g
维生素3.5g
814mg
130mg
小于210g
(2)如果幼儿缺钙容易患佝偻病,钙元素属于人体内的常量(填“常量”或“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含镉的大米或饮用含镉的污水,容易造成“骨疼病”,镉超标聚集会对人的肾脏带来不利影响,镉元素属于人体内的有害(填“必需”“非必需”或“有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一布满干草的荒原上,因干旱炎热而发生大火,若某几个人正处于大火的下风处,当时没有更好的灭火器材,他们有脱离火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迅速顺风跑去B.迅速将周围的草拔起露出一块空地
C.迅速迎风跑D.从脚下将干草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学好化学,改变环境.
(1)请从A~E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写化学式)
A.氧气     B.水     C.二氧化碳     D.氮气     E甲烷
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O2;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CO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2O;天然气是常用的气体燃料,天然气是指CH4
(2)“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已知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frac{\underline{\;点燃\;}}{\;}$2H2O;
分析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B(填字母).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浓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图C所示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可燃物;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图D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氨水.为了探究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对氨与水反应情况的探究.
【实验用品】含有酚酞的白色纸干花、NaOH溶液、氨气、蒸馏水、喷水瓶、集气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1)白色纸干花变红色是①④(用“①”、“②”、“③”、“④”填空,下同).
【实验结论】氨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实验思考】
(2)氨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是NH4OH(写化学式).
(3)当温度升高时,氨水中的氨又会逸出,故保存氨水时应注意放在阴凉处.
(4)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铵盐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OH+HCl=NH4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按要求回答:
根据下图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①A表示的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②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AB(填字母);
③属于离子结构的粒子是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