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木炭燃烧
C、冰撑破水缸
D、活性炭吸附色素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撑破水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0多人员伤亡.听到这一新闻,兴趣小组同学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实验探究】
(一)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1)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
 
溶液.
(2)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
 
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二)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某同学选用
 
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三)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请完成如表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
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填“可行”或“不行”),理由是
 
过量的
 
蒸发结晶         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李阳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于是李阳准备对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1)李阳认为可能是自己收集的氧气不纯,此时你认为他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2)同学小华想帮助李阳搞清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用来做燃烧实验的铁丝往往是生铁,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镁条中不含碳元素,会不会是这个原因造成现象的差异呢?如果你能从炼铁厂收集到纯铁丝、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含碳0.05%、0.2%和0.6%),在实验室里能找到镁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上述原因造成现象差异的.
(3)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实验现象
 
 
(4)得出结论: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5)分析原因: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2气体,气体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熔化物
 
(用化学式填写)推了出去,从而产生了火星四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二氧化碳不与水发生反应
D、一氧化碳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乙炔+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红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D、分离液态空气得氮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减少(  )
①酸雨的形成   ②白色污染   ③温室效应   ④烟尘排放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电解水时,得到8mL氧气,同时得到氢气约为(  )
A、8mLB、16mL
C、4mLD、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B、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加碘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元素
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不是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实际称得药品的质量为(  )
A、10.5gB、10g
C、11gD、9.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