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试管,②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收集完毕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连接好后,先把导管口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若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下端口需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气体逸散;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为E,实验室收集氧气也可选用C装置,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2)根据写方程式的注意事项考虑方程式的写法;根据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考虑它的目的;根据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来考虑实验步骤;
(3)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4)根据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 解: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以判断:①为试管;②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管口如果不放棉花团时,高锰酸钾颗粒会随着气流进入导管,再进入集气瓶,所以放棉花团目的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为了防止由于先撤去酒精灯使试管内压强减小,水沿着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连接好后,先把导管口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比较纯净;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气体逸散,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为E;实验室收集氧气也可选用C装置,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答案:
(1)①为试管;②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3)将装置连接好后,先把导管口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若有气泡冒出,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4)B;防止气体逸散;E;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水体污染的来源是①生活污染;②工业污染;③农业污染;④空气污染(  )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蓝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长颈漏斗,A、B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两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则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证明A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复燃该反应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属于分解反应,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助燃,是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
B.氮气常做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铁质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给铜绿加热,固体颜色由绿色变为黑色
D.往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
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对已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题中前半句是将一些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类,后半句则是为了佐证前半句而列举的例子,请完成下列各空.
示例:金属元素中文名称中不一定都有“钅”旁,如金属汞例外.
(1)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
(2)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发热.
(3)自然界的物质不一定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氧气.
(4)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不一定只是电解水实验,如氢气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