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做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图:
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3.5
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8:71:96(最简整数比).
(2)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96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由此可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进而求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答 解:
(1)在氯酸钾中,钾、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35.5:(16×3)=78:71:96;故填:78:71:9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3.0g-2.04g=0.96g;故填:0.96;
(3)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45             96
  x              0.96g
$\frac{245}{x}=\frac{96}{0.96g}$
解得:x=2.45g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3.0g-2.45g=0.55g
答案:
(1)78:71:96;
(2)0.96;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55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中(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甲组实验生成了Na2SO4,若它显酸性,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碳与氧气(写出反应物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D(填标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过度使用洗涤剂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pH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某水样的pH=8.3,该水样呈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4)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净化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5)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十面霾伏”,已成2013年,我国十大新词语之一,PM2.5是首要污染物,2014年5月7日,国家环保部公布,我市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4,为重度污染.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雾霾的是(  )
A.加大城市绿化园林建设B.禁止焚烧桔杆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建筑工地,定时洒水降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如图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中有2种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它们是BC(选用A、B、C填写).
(3)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所以它们都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化合物氯化钠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铜丝制导线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D.用氮气作保护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硫酸化工厂附近居民反映:近来空气中有异味,庄稼枯黄,某学习小组对该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检测,测得pH约为5.1,说明该区域的雨水呈酸性(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经环保部门排查,发现该厂排放的尾气中SO2含量超标.针对该情况,环保部门要求该厂进行整改,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吸收含SO2的尾气.其中第一步的反应原理与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相似,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CaSO3↓+H2O.
该学习小组上网查询得知:SO2是形成酸雨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了解到酸雨的形成及雾霾天气的产生也与NO有关.于是,该学习小组开展了对NO有关性质的探究.
[提出问题]NO是如何转变为酸性物质的呢?
[查阅资料]
(1)通常状态下,NO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毒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两种气体.
(2)NO可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又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用装置I制取NO,反应原理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操作步骤:关闭K2,打开K1;从U形管左端管口注入稀硝酸,当液面接近U形管右侧橡皮塞下沿时,迅速关闭K1.一段时间后,U形管右侧液面下降至铜丝以下,导致反应停止.其原因是用稀硝酸溶液排除U形管内的空气,铜丝与硝酸反应后,生成的NO难溶于硝酸溶液,导致U形管的压强增大,硝酸溶液被压到U形管右侧,当硝酸和铜丝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2)打开K2,当无底试管内的气体颜色不再变化后,关闭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关闭K3,观察到无底试管内气体颜色的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向无底试管中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装置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高温\;}}{\;}$2H2O+O2↑.
(3)通过定量分析得知,当NO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时,它们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HNO3.其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水质检验的自来水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饮用该水前的处理方法是加热煮沸.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硬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
(3)长期烧水的壶会有水垢,其成分为CaCO3和Mg(OH)2,实验室从该水垢中提取氯化钙晶体的主要流程如图:

(ⅰ)试剂A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HCl.
(ⅱ)弦溶液B中加入Ca(OH)2溶液除去的主要离子是镁离子,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MgCl2═CaCl2+Mg(OH)2↓,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ⅲ)向滤液C中加入盐酸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钙,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活性炭    ②稀硫酸    ③PH试纸    ④硝酸钾    ⑤氯化钠
(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③;
(2)具有吸附性的是①;
(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⑤;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②;
(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