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水循环,这种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如图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光合作用.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b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变化c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点燃\;}}{\;}$2H2↑+O2↑.
变化d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分析 (1)根据三大循环发生的变化分析;
(2)根据分子的结构及物质的组成分析;
(3)根据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要求确定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 解:(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水循环;水分子;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氢原子、氧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
(3)①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 CO2+H2O=H2CO3
②变化b可以是氢气和氧气点燃产生水,变化c可以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变化d可以是碳和氧气点燃产生二氧化碳;
故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H2O $\frac{\underline{\;点燃\;}}{\;}$ 2H2↑+O2↑; C+O2 $\frac{\underline{\;点燃\;}}{\;}$ CO2
答案:
(1)水循环;水分子;
(2)氢原子、氧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
(3)①光合作用;CO2+H2O=H2CO3
②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2H2O $\frac{\underline{\;点燃\;}}{\;}$ 2H2↑+O2↑; C+O2 $\frac{\underline{\;点燃\;}}{\;}$ CO2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因此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杯60℃100克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恒温蒸发水时溶液质量的变化如表:由表可以知道哪次蒸发水时析出了晶体(  )
实验次数 1 2 3
 蒸发水的质量(克) 2 2 2
 剩余溶液的质量(克) 98 9693
A.第1次B.第2次C.第3次D.都没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要完成加热5mL液体的实验,所需仪器的序号组合是(  )
A.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模型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
注意:【-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资料卡:通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rac{\underline{\;加热\;}}{\;}$ Fe3O4+4H2O.
(1)流程中通入一定量空气后进行的操作A为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副产品P是Na2SO4(填化学式).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c→a→d(填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3)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Fe(OH)2的转化量.
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往Fe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和一定量空气时,应控制m FeSO4:mNaOH:m O2=19:20:4.(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2)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收集装置为C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E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主要目的是a(填序号).植物油上方原有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a.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b.防止水分蒸发   c.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4)反思与交流: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向两瓶气体中分别同时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下面有三个实验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变化过程及性质来看,

它们的共同点有(1)都是化合反应,
(2)都是氧化反应,
(3)反应都放出大量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SO3+H2O=H2SO4;④SO3+Ca(OH)2=CaSO4+H2O.
(2)如图所示实验中,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从左侧缓慢通入CO2时,发生的现象为d处棉球比a处先变红,bc都不变色.该现象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的大、能与水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铁路大提速后,为将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可在铁轨接口处加入氧化铁和铝粉的混合物,用镁条引燃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frac{\underline{\;点燃\;}}{\;}$ Al2O3+2Fe,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