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要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要使16克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50g×98%=(50g+x)×10%,
x=440g,
设需要1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60    294
  16g   y×10%
$\frac{160}{16g}$=$\frac{294}{y×10%}$,
y=294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440g,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294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该反应中共涉及一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
温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
(1)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20℃时,将5g KNO3晶体加入10g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溶液升温至60℃,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10.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200克,需要KNO3固体质量为2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李在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中,完成“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碳酸钠溶液的pH”实验.
【实验一】小李取待测液甲、乙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推知,乙为碳酸钠溶液.
(1)实验中,小李应观察到试管②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该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老师指出:除盐酸外,还可使用其它试剂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请你选择一种不属于酸的试剂,并将鉴别实验中的预期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选择的试剂预期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溶液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另一支试管产生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浑浊)
Ca(OH)2+Na2CO3=CaCO3↓+2NaOH
【实验二】小李用玻璃棒蘸取“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小李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缓慢地变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3)小李因操作错误,得出“Na2CO3溶液pH=3”的错误结论.指出小李操作错误之处.
答:小李所取溶液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同学错误观点否定例证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 
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熟石灰溶于水,底部有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定相同
B.铁可以实现单质→氧化物→碱
C.等质量的NaOH经过两种途径转化为硫酸钠,消耗H2SO4的质量不同
D.H2O?O2←H2O2的转化,体现了组成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需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①与B 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
②请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应将c(“b”或“c”)导管延伸至集气瓶底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B.NrC.Cu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构建知识网络可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图1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填物质类属).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锌.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4)微观角度看,HCl与碱(如NaOH)反应实质是H+与OH-等微粒结合为水.
(5)现有盐酸、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溶液,取其中一种溶液置于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另一种溶液并逐滴加入到烧杯中直至过量.图2表示此过程中胶头滴管滴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变化的变化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放置于烧杯中的溶液为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B.x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
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