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
A.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B.用带火星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用燃着的木条

分析 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和氧气具有助燃性来考虑本题.

解答 解:A、分别称取各自的质量,方法过于麻烦,并且不准确;故本选项错误;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带火星的木条在氮气中熄灭,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在氧气中木条剧烈燃烧;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氮气;故本选项错误;
C、空气、氮气、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本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为氧气.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气体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请根据 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用制取和收集 的实验装置为BC,(填字母,下同),该套装置还可制取和收集  气;向装有 CO2 的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为:H2O+CO2=H2CO3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导入.
(4)若用装置 C 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研究元素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如表包含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完成填空.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3种元素,其中与氯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D(填序号).
 (4)写出原子序数为6、8、11四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CO3
(5)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③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将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24.8g置于30g水中,跟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8.8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2016年7月9日上午9点左右,停泊在洞庭湖楼西湾的一艘5000吨级的货轮突然发生自燃,现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阵阵浓烟.正在附近执行任务的武警支队船艇大队官兵看到烟火后立即前往扑救.官兵们用高压水枪将火势压制住,成功解救被困人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燃的原因是可燃物氧化,放热,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而防止自燃的措施有通风,散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所用过氧化氢浓度为10%、20%,二氧化锰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实验温度为20℃、30℃,每次过氧化氢的用量为100mL、二氧化锰用量为2.0g.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过氧化氢浓度有关; b.可能与温度有关;
c.可能与二氧化锰的大小有关
【设计并实验】
实验编号温度(℃)二氧化锰大小过氧化氢浓度(均取100mL)实验目的
20粗颗粒2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④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实验③探究二氧化锰大小(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0粗颗粒10%
20细颗粒20%
30粗颗粒20%
(1)请完成以上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碰撞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微观粒子数目就越多,相互接触发生反应的几率就越大.
(3)通过实验①和④探究,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同学们利用如图1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从分液漏斗流下的双氧水占有一定的体积.

【数据整理】
实验中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如图2,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氧气质量:
【分析数据】
(5)如图所示有四条曲线,其中实验③对应的曲线为B,即③-B.请写出能反映其它三组实验对应的曲线①-C,②-D,④-A.
【拓展】
(6)以上方法是通过测产生气体快慢来判断化学方应快慢,还可以反应物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你认为是固体减少的快慢.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题目中探究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反应速率,如二氧化锰颗粒大小、是否振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含步骤,现象,结论):取浓度相同、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同质量的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收集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浓度相同、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种类的同质量的催化剂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影响反应的速率效果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l)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3g,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增加药品的量.
(4)某同学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氟是指(  )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变成红色;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目的是与A烧杯内的酚酞溶液的颜色变化进行对比.
(3)请你就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它方面作出比较性的评价:小瑛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溶液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小瑛的实验无法证明空气是否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