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去,铁制品除锈时不能(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反应类型).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及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①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直接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洗方法,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因为酸也和金属反应;
(3)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显酸性,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导热;(2)空气;盐酸;不能;(3)2NaOH+CO2═Na2CO3+H2O;(4)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复分解.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用电力驱动代替燃油的电动汽车被称为“未来汽车”.请回答下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物属于金属材料的是②③.(填序号)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因为铝在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
(3)汽车制造要使用大量的钢铁,请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2Fe.
(4)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钢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O2和H2O 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化学式表示)
(5)纯电动车较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不同的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
(2)请写出检验Y的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3)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海水“制碱”.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査阅资料:①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②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积,可以向其
中加入过量纯碱和烧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过滤,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和烧可以加盐酸试剂来除去.
(2)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在这个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
一是“索尔维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氨气、氯化钙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铵的溶解性,使氯化按晶体单独析出,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
(4)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答因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5)写出碳酸氢钠热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C.测定水的组成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变化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氢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变质
C.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降温D.小苏打在做馒头时用作发酵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在空格中写出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NaHCO3
(2)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种化合物H2CO3或H2SO4
(3)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2NaCl+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B.
A.矿泉水  B.蒸馏水  C.河水  D.雨水
(2)如图1所示的简易净化水的装置,运用了如下净水方法中的BD  (填序号).
A、消毒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3)某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2所示,则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B电极[填A或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H2O+CO2↑;若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则用洁厕灵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5)根据上述电解水实验现象,若已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0.089g/L,氧气密度:1.429g/L.则计算一个水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数学表达式为18×$\frac{1.429g/L×1L}{0.089g/L×2L+1.429g/L×1L}$÷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M是一种金属元素,M+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表:
OH-CO32-Cl-SO42-NO3-
M2+难溶难溶易溶易溶易溶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A.M+HClB.MSO4+Ba(NO32C.M(OH)2+NaClD.MO+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