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B. 地壳中的含量为50.94%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 原子序数为2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A、B、C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若D是一种单质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其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改变 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3)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 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 (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 ___
(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 (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 __________
(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X、Y、Z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少量Y,应采用的__________方法提纯X。
(2)t3℃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X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
(3)t3℃时,等质量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t3℃时,等质量的X、Y、Z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最多的是X
B 用Z的饱和溶液稀释成一定质量分数的Z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C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X
D t2℃时,向X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X,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后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_____的含量.
(2)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由该实验我们还能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是_____
(4)若测定结果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 | B | C | D |
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
编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①号烧杯 |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
②号烧杯 |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可能有HCl |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_____,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Fe2 O3 B CO2 C 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 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 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D. 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