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混合物14.6克加入81克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10克,加入20克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10克滤液与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1)设10克滤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2SO4的质量为y,CO2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 =Na2SO4+CO2↑+H2O
106  98   142  44
x  20×4.9%  y   z

解之得:x=1.06g;y=1.42g;z=0.44g
则溶液的总质量为:20g+10g-0.44g=29.56g
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100%=4.8%
答:10克滤液与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8%
(2)设原混合物中含有CaCO3的质量为w,溶于水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4.6-w+81)g,滤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4.6-w)g
根据以上解析知10g滤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故有比例式:
解之得 w=5g 
答: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5克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是恰好反应,根据硫酸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生成硫酸钠的质量和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最后即可解出溶液的质量分数.
(2)根据等质量滤液中所含碳酸钠的质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解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学生须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各物质间的关系,正确写出方程式,并能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才能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扬中市模拟)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  
.
 
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c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
吸收甲装置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吸收甲装置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末反应的NH3
吸收末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
a
a
管通入
氨气
氨气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4)“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只考虑含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白色沉淀10.00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解:设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3.25g
×100%=80%
解:设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3.25g
×100%=80%


乙方案
I.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II.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a
b
53
22
a
b
53
22
时,纯碱样品室有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53b
22a
×100%
53b
22a
×100%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
(一)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则可以使误差减小,理由是
BaCl2比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BaCl2比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二)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玄武区二模)2011年9月,某牙膏被曝含有致癌物“三氯生”而引起消费者的焦虑,于是同学们开展了对牙膏成分及作用的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1)很多品牌牙膏都标有“含氟”字样,其中的“氟”是指
B
B

A.氟单质 B.氟元素  C.氟原子
(2)牙膏去污主要是利用了摩擦作用.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为了检验并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10g牙膏,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处理数据形成如图曲线,该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石灰石来制备,工业上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①“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高温 
.
 
CaO+CO2
CaCO3
 高温 
.
 
CaO+CO2
,在“反应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熟石灰浆为
悬浊液
悬浊液

多余空
多余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③有人建议在上述流程中用CO2替代“碳酸钠溶液”.这样做的优点是
可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
可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

小王查阅资料后得知:
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
 微热 
.
 
CaCO3↓+H2O+CO2↑;
为了防止利用该法制得的轻质碳酸钙中混有Ca(HCO32,操作2中必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将沉淀微热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将沉淀微热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略有红色;②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破裂…的原因.潮阳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其它气体.
[实验探究]
(1)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所用澄清石灰水是否变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原澄清石灰水;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③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③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H2SO4+Na2CO3=Na2SO4+H2O+
CO2
H2SO4+Na2CO3=Na2SO4+H2O+
CO2

实验结论
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2)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X中是否含有其它气体. 将气体X通入: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气体X中含有
氯化氢(或HCl)
氯化氢(或HCl)
气体.
[实验反思]
(3)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A
A
(填序号).

(4)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一支试管内应放入
饱和的硝酸银
饱和的硝酸银
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
检验并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检验并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第二支试管内放入的溶液作用是
验证HCl气体已除尽
验证HCl气体已除尽

(5)在探究中,小英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气体,就不会使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影响其检验的气体,小英的理由是
硫酸没有挥发性
硫酸没有挥发性
,那么为什么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不用稀硫酸而要用稀盐酸,其理由是: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碍其后续反应的进行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碍其后续反应的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同体物质,只知道是碳酸钠、氧化钙、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大胆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氧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提出假设]假设①: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假设②:白色固体是氧化钙;假设③: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
[实验与分析]根据假没.通过实验及分析,可作出如下判断(填表):
假设     相关实验操作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假没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浑浊,温度升高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溶于水中.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温度升高,有沉淀产生
 
[拓展延伸]假定这包白色固体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先将适量此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的方法是
 
;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4月份)(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___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______管通入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______.
(4)“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只考虑含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白色沉淀10.00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______

乙方案
I.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II.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______时,纯碱样品室有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
(一)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则可以使误差减小,理由是______.
(二)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