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 | B. | 煤的干馏 | ||
C. | 活性炭吸附色素 | D. | 铁钉生锈 |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变性变黄,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用活性炭吸附色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铁钉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 | |
B. | 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
C. | 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
D. | 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甲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氨气能液化,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
B. | 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 | |
C. | 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7:24 | |
D. | 生成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事实 | 解释 | |
A | 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 | 分子不断的运动 |
B | H20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D | KMnO4和KzSO4溶液的颜色不同 | 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
B. | 用水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洗涤油污时在水中加入洗洁精以溶解油脂 | |
C. |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都既与物理性质又与化学性质有关 | |
D. | 同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同种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新型的合成纤维的出现,使得衣服款式新,穿起来更舒适 | |
B. | 富含糖类的食品能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 |
C. | 建设高楼大厦使用了许多的金属材料和大理石 | |
D. | 城市交通应该尽量使用小排量的汽车,并提倡使用混合动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红 | 小明 | |
A | 甲:氯化钡 乙:稀盐酸 | 甲:硝酸钡 乙:稀硝酸 |
B | 甲:硝酸钡 乙:稀硝酸 | 甲:氯化钡 乙:稀盐酸 |
C | 甲:硝酸钡 乙:稀盐酸 | 甲:氯化钡 乙:稀硝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