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是制取乙炔(C2H2)的重要原料.
(1)用电石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伴随着的能量变化表现为发光、放热,所以乙炔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属.
(2)电石制取乙炔后产生的灰浆可用来制备KClO3晶体.流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过滤的说法正确的是AD(填字母).
A.在化学实验中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B.使用的玻璃仪器包括长颈漏斗、烧杯、玻璃棒
C.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
D.过滤器中的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②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Ca(ClO32CaCl2KClO3KCl
溶解度/g209.074.57.334.2
上述流程中,向Ca(ClO32、CaCl2溶液中加入KCl,KCl与Ca(ClO32(填化学式)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得到KClO3晶体.
③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KClO3、CaCl2、KCl、Ca(ClO32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2)①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仪器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②根据图中反应流程,判断找出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的物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中氯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结合反应流程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反应前有:Ca、2C,反应后有:Ca、2C、4H、2O,所以空格处应为2H2O;乙炔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了光能与热能;2H2O;发光、放热;
(2)①A.过滤是用来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常用方法,故正确;
B.过滤需要普通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故错误;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下端要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故错误;
D.过滤器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正确;
故填:AD;
②由图中反应流程氯化钾加入到氯化钙和氯酸钙混合物中发生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钙与氯化钾不反应,故氯化钾只能与氯酸钙反应生成氯酸钾;由题中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表中数据发现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故生成氯酸钾由于常温下氯酸钾溶解度较小,所以过量的氯酸钾会结晶析出;故填:Ca(ClO32
③通过分析可知,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KClO3的饱和溶液,最后得到的母液中含有KClO3、没有参与反应的CaCl2、生成的KCl以及Ca(ClO32
故填:饱和;KClO3、CaCl2、KCl、Ca(ClO32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按如图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是(  )
A.
收集H2
B. 
        O2验满
C.
配制20%的Ca(OH)2溶液
D.
  盛放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判断下列大小或强弱关系,并用“<”、“>”或“=”填空.
(1)金属活动性:锌>铜;
(2)受热稳定性:碳酸钙>碳酸氢铵;
(3)相同条件下的密度:空气<二氧化碳;
(4)相同条件下的挥发性:稀盐酸<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OH-(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2不成立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变红猜想3成立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②KOH固体应密封保存,原因是2KOH+CO2═K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两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填“酸”或“碱”).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HCl(写化学式).
(2)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又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CaCO3(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点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Na2C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Y元素化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YXB.Y2XC.YX2D.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请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并验纯,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H2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图C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将Na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CO2和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CO都不能供给呼吸,都可以充入食品袋防止微生物繁殖从而延长保质期
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当CO2混有少量CO时,可以在适量的氧气中燃烧CO,从而除去CO
D.CO2可用于制作碳酸饮料、作制冷剂,而CO可用于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