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
(2)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3)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A.36:3 B.40:3 C.48:3.
【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不能
(3)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解析】(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碳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碳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不能;(3)在选择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碳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2CuO+C 2Cu+CO2↑;
160 12
即40:3,而碳粉稍微多一点,即在给定选项中选C,所以选择的理由是: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C;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根据碳也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3)根据在选择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进行分析.完成实验探究题时,要明确探究的目的,根据所给信息按步骤进行分析,认真思考反应中的现象,不放过细节问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火力发电厂处理废气的示意图,结合图完成:
(1)写出处理过程中分解反应方程式 .
(2)废气处理过程中,S元素的化学价(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将进入烟囱的洁净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现象是 , 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 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 10.62g、镁 1.28g、钙 0.40g 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实验过程中需要吸收CO2时,大多会选择NaOH溶液,但是,检验CO2时常常选择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简要解释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mol”表示
B. 1molCO2 中约含 1.204×1024 个原子
C. 1molH2SO4 中约含 6.02×1023 个氢分子
D. 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SO3,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 、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常温下稳定
C. 氖气可制航标灯:通电时能发出带颜色的光
D. 氢气可做清洁燃料: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