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或加水量不足.同学们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和Ca(OH)2
你的猜想是CaCO3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乙同学的猜想: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有气泡冒出乙同学猜想正确

分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如果氢氧化钙较多或蒸馏水较少,都不能形成澄清的溶液;
【作出猜想】
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可能是Ca(OH)2;也可能是CaCO3;也可能是Ca(OH)2和CaCO3
【实验与结论】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有Ca(OH)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有CaCO3

解答 解:小艳同学的理由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或加水量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导致不能形成澄清的溶液.
故填: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或加水量不足.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OH)2和CaCO3;你认为是CaCO3
故填:CaCO3
【实验与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答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或加水量不足;
【作出猜想】C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有气泡冒出乙同学猜想正确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情系玉树,大爱无疆.”为了及时搜救玉树地震中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搜救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幸存者,这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BaCl2(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能(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呼吸面具的供养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将呼出气体通过图A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进行了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盐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CaCO3(填化学式),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He
4.003
2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1
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S.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A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得到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X=8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填序号);达到稳定结构的是C.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填序号)
(4)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②(填编号).
①核电荷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D.开发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科学家研制了一种组成为C60的新物质,关于这种物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B.C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分别列举一种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1)氧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
(2)水蒸气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
(3)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