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南安市一模)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试管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2HCl=CaCl2+CO2↑+H2O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
H2或O2
H2或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
把导管移出水面
把导管移出水面
,目的是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浓H2SO4 
.
加热
CO↑+CO2↑+H2O,已知CO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CO气体的装置是
C
C
(填字母),为了收集到纯净的CO气体,必须利用图1的装置甲除去CO2,装置乙除去水蒸气,则装置甲应盛放
(填序号,下同),乙应盛放

①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浓硫酸.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方法分析解答;
(3)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要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4)据CO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除去CO2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
解答:解:(1)仪器a是试管;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制取气体,故选发生装置B,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均不需加热,都可用此装置制取;
(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  
.
 
 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结束,要先移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4)CO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除去CO2用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等量的溶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多,能将二氧化碳除尽,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
故答案为:(1)试管;
 (2)B; CaCO3+2HCl=CaCl2+CO2↑+H2O;  O2
(3)2KMnO4
  △  
.
 
 K2MnO4+MnO2+O2↑; 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4)C; ②;③.
点评: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除去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南安市一模)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南安市一模)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南安市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生活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A
(填字母序号).

(2)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在超市购物时,国家提倡
自己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
自己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
(写出一点).
(3)人类摄取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和
蛋白质
蛋白质
.当人体缺
元素时,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4)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①鸡蛋皮,②废铁锅,③烂菜叶,④牛奶纸盒,其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②④
②④
(填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南安市一模)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Ⅰ.如果甲是某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乙、丙是该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乙是
CO
CO
(写化学式);
(2)写出甲→丙的化学方程式
C+O2
 点燃 
.
 
CO2
C+O2
 点燃 
.
 
CO2

Ⅱ.如果甲、乙、丙三种物质是三种金属单质.
(1)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
,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是
C
C
(填字母).
A.一定在氢前    B.一定在氢后    C.在氢前、氢后都有可能
(2)若乙是铜,写出甲→乙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
Zn+CuSO4=ZnSO4+Cu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
置换
(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