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但水的作用各不相同,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回答一下问题.

(1)我们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空气的组成,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消耗瓶内的氧气
若实验结束后发现某同学所做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frac{1}{5}$,你认为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塞子没有塞紧,冷却不充分(写出两条)
(2)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要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集气瓶中的现象是:铁丝在阳气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铁丝能否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时,观察到的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4)图3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①图3中A、B,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A(填序号).
②如图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B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调节锥形瓶内外气体压强,防止塞子冲开.

分析 (1)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红磷过量的目的是完全消耗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铁丝不能在氧气中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燃烧进行分析;
(4)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消耗瓶内的氧气,若实验结束后发现某同学所做实验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frac{1}{5}$,你认为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塞子没有塞紧,冷却不充分;
(2)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铁丝要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集气瓶中的现象是:铁丝在阳气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铁丝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4)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①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A,
②如图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B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调节锥形瓶内外气体压强,防止塞子冲开.
故答案为:(1)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充分消耗瓶内的氧气,塞子没有塞紧,冷却不充分;
(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星四射,黑色固体,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提供热量,并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4)①A,
②搅拌散热,调节锥形瓶内外气体压强,防止塞子冲开.

点评 熟练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过程、注意问题、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解答本题关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a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取一根约10cm长的玻璃管,用试管夹夹住,然后将玻璃管斜向插入烧得很旺的蜡烛火焰内层,这时会看到玻璃管口有青烟冒出,用一根燃着的火柴去引燃玻璃管口逸出的青烟,你看到的现象是:青烟能点燃.你大胆猜想一下,青烟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4)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3)剩余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图实验装置进行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 ③水槽 ④铁架台
(2)若要制取并收集氧气,则需a和d或e配套,若要制取并收集氢气,则需c和d或f配套.
(3)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受热后的药品湿存的水分流回试管底使试管炸裂,c中的仪器①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e、f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②底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充分排出.
(4)实验室要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图c装置制取,又知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图中的e收集CO2
(5)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用b装置,在这个实验中有以下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⑦⑤③④⑥(填序号)
①向氢气发生装置里加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④停止加热;⑤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里通入氢气;⑥停止通入氢气;⑦检验氢气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从图1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ACD(填字母序号).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完成下列表格,将表格中画有“?”的位置填写上相应的内容.
观察A、B、C、D四幅图,其中可以用来表示混合物的微观构成的是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图A和图B中的物质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BCD
微观示意图
化学符号2O23NH3/
图例:•-氢原子○-氧原子●-氮原子
观察A、B、C、D四幅图,其中可以用来表示混合物的微观构成的是D.
在一定条件下,图A和图B中的物质反应生成E和F,其数量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是27:14;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O2+4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6H2O+4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
(1)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2)实验可推测得气体甲试管与乙试管中的质量比为1:8.
(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是硫酸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的反应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
B.此化学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两个氢原子3H;     
(2)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Al}$2(SO43
(3)三个亚铁离子3Fe2+;      
(4)硝酸根离子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M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XYZM
反应前质量60g5g10g2g
反应后质量a5g32g20g
A.a等于20gB.Y一定是催化剂
C.X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