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3
D.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题型:填空题
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有关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题型:单选题
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CO等气体,为减轻污染给车安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反应为:2CO+2NON2+2CO2,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NO B.CO C.N2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木炭充分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呢?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用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和16.0%。
(实验探究)
(2)乙同学根据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 _____ | 木炭燃烧_____(填“有”或“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
(交流反思)
(3)乙同学选择可燃物(“棉花”或“蜡烛”)的依据是_____。
(4)丙同学使用了CO浓度传感器测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CO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
(拓展提升)
通过研究性小组的探究,请你谈谈对物质燃烧的认识(两点):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
A. 5∶1∶2 B. 2∶3∶1
C. 1∶1∶1 D. 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已经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单选题
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第5章 燃料 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理念,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
(1)其中“减排”是指减少______的排放(填化学式);
(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CH4,把过多的CO2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①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人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_________________性(化学性质)决定的;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