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2)t1℃时,取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较多的是______(填“A”或“B”)。
(3)P点对应的B物质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把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 淀粉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 淀粉中可能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 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 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D.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O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g是理想的燃料
B. e与f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 b和c物质中所含元素相同
D. 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能是3CO+Fe2O3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不属于节水措施的是_____(填字母)。
A 使用节水龙头 B 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
C 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 公园草坪用大水漫灌
(2)硬水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生活中通常用_____的方法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某同学发现长时间烧煮自来水的水壶中有水垢,他用厨房里的_____(填字母)轻松将水垢除去。
A 食盐水 B 食醋 C 料酒 D 糖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
②从宏观角度看,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4)氢化镁固体(化学式为)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请根据下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物质,最好采用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将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将时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时物质和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B. 金刚石、石墨是碳单质,是碳的化合物
C. 金刚石、石墨和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原子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花青素(化学式)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
(1)花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花青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垃圾回收,分类的关键确定垃圾的成分,是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前提。某校化学实验室收集到一包固体废弃物,可能是由碳、镁、氧化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取样进行了如下实验:
(1)气体A是_____。
(2)由固体B得到气体C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原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是SiCl4+2H2Si+4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X的化学式为H4Cl4
C. 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