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KNO3、Na2SO4、Na2CO3、NH4Cl、Ba(NO32物质中的-种或多种,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I.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体B,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E.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D.
Ⅲ.气体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现象X.
Ⅳ.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D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F和沉淀G.
Ⅴ.将气体E通入酚酞试液中,试液变红色.
Ⅵ.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现象X是紫色石蕊变红色,气体E的化学式为NH3
(2)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Na2SO4、Na2CO3、NH4Cl.
(3)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4)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写离子符号)Cl-
(5)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固定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Na2SO4、KNO3,要进一步推理其中一种成分,可用沉淀G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以及结论:取沉淀G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沉淀完全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

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氢氧化钠和铵态氮肥混合会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氢氧化钠和铵态氮肥混合会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体B,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C,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气体B是二氧化碳,硫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只能含有其中的一种;
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E.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D,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铵,气体E是氨气;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色;
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D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F和沉淀G,所以混合物一定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硝酸钡,沉淀G是硫酸钡,F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将氨气通入酚酞试液中,试液变红色,所以
(1)现象X是紫色石蕊变红色,气体E的化学式为:NH3
(2)通过推导可知,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铵,化学式为:Na2CO3、NH4Cl;
(3)步骤Ⅰ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
(5)仅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固定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Na2SO4、KNO3,要进一步推理其中一种成分,可用沉淀G再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以及结论是:取沉淀G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沉淀完全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
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变红色,NH3
(2)Na2CO3、NH4Cl;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Cl-
(5)Na2SO4、KNO3,取沉淀G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沉淀完全溶解,说明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硫酸钠.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D.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2)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工业炼铁过程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
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向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滴入稀盐酸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操作①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
(3)实验操作②的目的是证明了CO2能和NaOH反应.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能(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1)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
(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打翻要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从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钠、氧化钙、硝酸钾、氢氧化铝六种物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Ca(OH)2
(2)可用于焙制糕点时的发酵粉的是NaHCO3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l(OH)3(或NaHCO3
(4)能作干燥剂的物质是CaO
(5)属于复合肥的是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小王同学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将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铁表面会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同时他意外发现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该现象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天平不再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确保托盘天平保持平衡,若药品不变,你对装置的改进方法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CuCl2、FeCl2和FeCl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已知:2FeCl3+Fe═3FeCl2

(1)操作 ②、④的名称是过滤;
(2)上述流程中,X的化学式为Fe,滤渣中所含的物质是Fe、Cu,步骤 ③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B中通入氯气,而在实验室向B中滴加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工业完成步骤⑥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同学将10%的过氧化钠溶液稀释到5%,并用所得溶液制取氧气.
(1)稀释过氧化氢溶液时,需要四种仪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2)将40g1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5%,量取水时应选择B;
    A.20ml量筒  B.50ml量筒  C.100ml量筒  D.200ml量筒
(3)若配得的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不可能的原因是C;
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10%的过氧化氢溶液部分分解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10%的过氧化氢溶液向烧杯中倾倒时,倒洒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5)氧气能用D装置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6)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活动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流程如图:
(1)粗盐溶解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若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除去,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3)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4)NaCl的用途很广,请列举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配制生理盐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