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2的质量
C.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D. 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份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 ____________ 、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现现象 | 实验结论 |
| ___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 ___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40℃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5g的甲
B. 将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溶剂的量不变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
D. 40℃时,将质量都为40g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今天的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指导老师拿来了一包已经失效的石灰干燥剂。为了确定该干燥剂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小萌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此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完全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石灰干燥剂的成分为CaO,请写出该干燥剂干燥原理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猜想)①该干燥剂的成分为Ca(OH)2
②该干燥剂的成分为CaCO3
③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设计)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只存在CaCO3;
方案二: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中只存在Ca(OH)2 ;
方案三:取样加入水中,振荡,静置,上层为清液,下层出现固体不溶物,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则固体为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
(实验分析)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发现上述实验方案都存在着问题。
上述方案一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方案二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案三中的结论也有些不妥,是因为____。
(4)实验证实,该固体是CaCO3和Ca(OH)2的混合物,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案予以证明,只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即可。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____ | ____ |
(数据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了15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生成C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请据图计算该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
(反思与评价)
实验中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⑴实验A中水作______(填“溶剂”或“溶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__________的结论,若小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_____。
⑸实验E中的集气瓶里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2个氦原子________;
(2)CO3___________;
(3)氧化铜中铜元素为+2价______;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甲醇,甲醇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分子结构可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下列有关甲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醇属于氧化物
B. 甲醇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C. 甲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Ⅰ是小红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中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