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化学反应也有“悄悄”进行的.小明和他的同学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如图).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的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小明认为溶质是Na2CO3;小刚认为溶质是Na2CO3和NaOH;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
小刚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过滤;②向滤液中滴加适量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小刚猜想成立
【实验反思】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拓展】同学们联想到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由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边滴加边测定混合溶液的pH.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要“当测定pH小于或等于7时”才可证明发生反应了,其原因是pH小于或等于7时,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将奖励4分,但全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总结提高】试设计两种不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方面加以说明.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分析 探究一:据氢氧化钠变质会变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探究二:【实验验证】既然小刚的猜想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再滴加酚酞,由于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拓展】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来完成解答;
【总结提高】根据反应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或能量变化等设计实验.

解答 解:探究一:由题意知,氢氧化钠已变质,氢氧化钠变质会变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故填:有气泡产生;
探究二:【实验验证】小刚的猜想正确,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再滴加酚酞,由于存在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成红色;故填: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反思】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CO2+2NaOH=Na2CO3+H2O;
【实验拓展】加入稀硫酸也会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变稀,而使溶液的pH值变小,所以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应该是溶液的pH值小于7或等于7,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故填:pH小于或等于7时,表明OH-被消耗,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总结提高】由于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表现为无色,因此可以利用酚酞试液来证明二者的反应或酸碱中和反应会放热,利用温度计测定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也能说明酸碱反应;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在常温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同温稀硫酸,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液的温度混合液温度明显升高

点评 此题在以往对中和反应探究考查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是部分变质与检验是否变质是有区别的,检验变质只需用盐酸就可以了,而检验部分变质,还要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钠,常用氯化钙溶液或是氯化钡溶液来进行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小强同学观看体操和举重比赛时,注意到运动员上场前都要在手上抹一些称为“镁粉”的白色粉末.小强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镁粉”的组成.
【提出猜想】①是金属镁的粉末;②是氧化镁;③是碳酸镁;④是氢氧化镁.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①是错误的,原因是金属镁粉末是灰黑色的.
【收集资料】氧化镁、碳酸镁和氢氧化镁都是白色粉末,三种物质几乎都不溶于水.其中,碳酸镁有很强的吸湿作用.
请你选取一种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选的猜想是:猜想③;设计实验:取少许粉末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且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粉末是碳酸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人体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O;
(2)常用作干燥剂的一种酸H2SO4;(填化学式,下同).
(3)能作为燃料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4)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5)造成煤气中毒的是CO.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B 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红 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a(OH)2+CO2═CaCO3↓+H2O.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产物中出现碳酸钠的原因: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 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2 (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Ca(OH)2换成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
(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升温并加入硝酸钾,或升温并蒸发水.
(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降温结晶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
(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保持不变的是B(填序号).
A.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C.溶液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往一铝制易拉罐内充满氨气,然后注入足量的盐酸,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就会出现罐壁内凹变瘪,但时间一长,瘪了的罐壁又重新鼓起.
(1)罐壁内凹变瘪的原因是氨气与盐酸反应,使罐内压强减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2)瘪了的罐壁又重新鼓起的原因是过量的盐酸与罐壁上的铝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瓶内压强变大,铝罐重新鼓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选用以下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进一步探究CO2的性质.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要达到实验目的,应选用的装置有ACBF,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接e、d接b、c接j.
(2)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收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放入燃烧的钠,钠继续燃烧,充分反应后生成黑色的碳和一种白色固体.
[做出猜想]①氧化钠   ②碳酸钠  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④氢氧化钠   ⑤碳酸氢钠
指出以上不合理的猜想并说明理由:④和⑤,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取少量该样品溶于水,将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里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白色物质为碳酸钠.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frac{\underline{\;点燃\;}}{\;}$C+2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1.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2.铝表面常有致密氧化膜,在空气中不易点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蜡烛烛芯被石蜡蒸汽包围着,缺少氧气,里面的金属难以燃烧,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等.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是银白色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金属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该金属一定是镁
【交流反思】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Mg+CuSO4=MgSO4+Cu或2Al+3CuSO4=Al2(SO43+3Cu.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铝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有红色固体析出.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取少量打火石打磨后加入氯化铝溶液有固体析出这种金属是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化学知识回答: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的室内放置一燃烧的煤炉,可使墙壁迅速硬化,同时墙壁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CO2=CaCO3↓+H2O.
(2)如果煤炭长期密集地堆放,可能会因缓慢氧化导致温度升高而自燃;当大量堆积的煤发生燃烧时,灭火的最好方法是用沙或石棉等方法隔绝空气.(写一种)
(3)汽车的尾气管中装有金属铂、钯的合金网,目的是将汽油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CO、NO转变为CO2和N2,那么这些金属在反应中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