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1)2A1+3H2SO4--1A12(SO43+3H2
(2)2C+1Fe3O4$\frac{高温}{\;}$3Fe+2CO2
(3)2C2H2+5O2$\frac{点燃}{\;}$4CO2+2H2O
(4)2Na+2H2O--2NaOH+1H2
(5)1C2H5OH+3O2$\frac{点燃}{\;}$2CO2+3H2O.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 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A12(SO4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A1、H2SO4、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3.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3O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Fe、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frac{5}{2}$、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aOH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Na、H2O、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frac{1}{2}$,同时扩大2倍,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2、2、1.
(5)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5OH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3.
故答案为:(1)2、3、1、3;(2)2、1、3、2;(3)2、5、4、2;(4)2、2、2、1;(5)1、3、2、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过氧化氢(H2O2)溶液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O2和H2O,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二氧化锰.
(2)写出该方法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要收集一瓶纯净的O2,应该选择装置D(填字母)
(3)若实验时用KMnO4加热制取O2,其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探究实验中能量变化:在实验过程,小军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你认为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是: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实验中,除了温度有变化外,没有任何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小凤发现实验所得的溶液的pH<7,也就是稀盐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量.该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正好完全进行呢?
小杰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正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正好完全进行;
小会说:可以在氢氧化钠固体中加稀盐酸,若观察到固体正好全部消失,则反应正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小文,理由是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
③小怡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NaOH溶液变质,混有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举例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0
②金属+酸→盐+氢气 Fe+2HCl=FeCl2+H2
③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任何分解反应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请思考下列问题: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2)金刚石价格昂贵,石墨则价格低廉,那么,能不能把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3)大胆想象,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
(4)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你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想法和奇妙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如图.
(1)反应开始时.应该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发生爆炸.
(2)反应停止时,应先撤酒精喷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热的铁被重新氧化,澄清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3)反应现象有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向反应得到的粉末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生成了铁,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5)处理尾气的方法有将尾气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2℃时,A、B、C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t1℃,将A、B、C各a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 t3℃时,取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 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业模拟考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蕴含着许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诗句寓意着发生了化学变化

B. 诗句中“丝”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C. 诗句中“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D. 诗句中“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炭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