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针对该装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注:白磷比红磷更易点燃,二者燃烧现象及反应相同)

A.用酒精灯引燃白磷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利用这一装置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D.硬质玻璃管内气压变化可能导致崩塞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专题5.3.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环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___(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晋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明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对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如何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留物中提纯二氧化锰?小明和同学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留物中提纯二氧化锰?

(查阅资料)

(1)二氧化锰是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

(2)锰酸钾化学式:呈墨绿色或灰黑色正交晶体,时分解,溶于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水溶液,其水溶液呈墨绿色或深绿色。

(实验步骤)

(1)取适量的高锰酸钾于大试管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其目的是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

(2)待试管冷却后,将试管中的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___。

(3)将装有混合物的烧杯放于实验台上,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上层清液呈_____色。

(4)过滤,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洗涤,目的是_______;干燥。

(5)取得到的固体适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

(反思)由上述步骤可知,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_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晋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及其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钡be

B.铁Fe

C.氦Hi

D.银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阅读屠宰污水处理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屠宰废水通过“格栅”可除去大块浮渣,其原理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类似。臭氧可用于污水消毒,是利用了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ClO2也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

(2)污泥处理可得到沼气(主要成分为CH4),甲烷(CH4)可以做燃料,请写出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

(3)屠宰污水达标处理后排放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请结合生活实际再列举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运城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 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塞紧胶塞 B.加入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刷洗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专题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 题型:单选题

电影《流浪地球》中提到了氢气,已知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比如氢的同位素为氘和氚,则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是(  )

A. 红磷和白磷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 碳12和碳13 D. 钠原子和钠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专题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种微粒,不带电的是(  )

A.原子 B.电子 C.质子 D.原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四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题型:单选题

聚合氯化铝(PAC)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m,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制备时涉及如下反应:Al(OH)3与[Al(OH)2(H2O)4]Cl反应生成H2O和Al2(OH)nCl6-n,则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为

A.1:1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