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frac{\underline{\;高温高压\;}}{\;}$2NH3,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acb.

(2)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的生成物却没有任何污染--生成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和水,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极易溶于水.

分析 (1)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反应物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分解成原子,然后这些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判断;
(3)根据采取的措施判断物质的性质,用水来吸收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解答 解:(1)合成氨的微观过程是氢气分子氮气分子分解成单个的原子,然后氮原子和氢原子再组合成氨气分子,观察图示,故顺序为acb;故填:acb;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故答案为: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
(3)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喷洒大量水雾即可吸收氨气,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答案为:极易溶于水;

点评 正确解读题目给出的信息是解决信息性题目的关键,要善于从信息中捕捉最有效的信息用来处理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
A.CO(NH22B.K2SO4C.KNO3D.Ca3(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钾溶液500g,稀释到10%,稀释过程中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10gB.500gC.900gD.10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目前木糖醇口香糖已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①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g、90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
②人的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或白色固体(任写一点);
(2)由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X(填“X”“Y”或“Z”);
(3)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有(选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原因是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比蔗糖分解产物酸性更弱,更利于保护牙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
A.NaHSO3B.Na2SO4C.Na2SO3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够共存且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
A.CuSO4  BaCl2  H2SO4B.Na2CO3    Ca(NO32   HCl
C.Na2SO4  KNO3  HClD.MgCl2  NaOH  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碳酸钙,不能证明有无氢氧化钙;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  丁同学:KOH、Ca(OH)2
【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钾已完全反应.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2CO3+Ca(OH)2═CaCO3↓+2KOH,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从加油站旁经过,闻到很重的汽油味,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