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 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 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 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 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微粒构成物质复习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打开保温瓶后,在保温瓶上方出现白色水雾,过一会儿水雾消失,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C. 红热的铜在空气中变黑 D. 气体受热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荆州市心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中,既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 Cu B. O2 C. CO D. 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是______,②是______。
(2)若用装置B和E组合制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若锥形瓶内反应过于剧烈,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填序号)。
①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 ②用小一些的锥形瓶 ③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3)通常状况下,甲烷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少量甲烷,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
(4)实验室制取CO2选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发生装置选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CO2须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洗气装置F(如图)此时装置F内应装入______(填试剂名称),气体应从导管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装置F也能用来收集气体。若用排水法在其中收集氢气,应预先在瓶内______,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密闭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0.9 | 3 | 5 | 9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4 | 1 | 2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待测的值为0.9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7 D. 乙不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
B. 守恒观:24g镁与17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1g氧化镁
C. 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