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分析 A、根据比较火焰的温度:观察火柴的不同部位被火烧焦的程度分析;
B、根据检验氢气的纯度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像倒水一样倾倒得出结论;
D、根据氨气具有挥发性,水溶液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分析探究的目的.

解答 解:A、通过比较火柴的不同部位的灼烧的程度,可知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故表述正确;
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故表述正确;
C、下层的蜡烛先熄灭,此操作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表述正确;
D、观察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氨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可以探究分子的性质,而不是探究空气的成分,故表述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比较新颖,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认识,直观简洁,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襄阳护城河某段水域中氮和磷含量过高,造成水葫芦疯长.这里的“氮”“磷”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硅的元素符号是Si.
(2)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会表现出相应的化合价.钴(Co)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CoO、Co2O3
(3)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在氮气、氧气、一氧化碳、氯化氢、氢氧化铝、碳酸钠中,属于盐的是Na2CO3(填化学式,下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2,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1个一氧化碳分子变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需要得到1个氧原子.1个氧分子与2个一氧化碳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
(4)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事实:
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冰洲石”(主要成分为CaCO3)制成的工艺品不能与盐酸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铁从磁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3O4)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温\;}}{\;}$3Fe+4CO2
(5)NaHCO3常用于面包、馒头等食品的制作.NaHCO3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g)202137
反应后质量( g)未测321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是6:5D.物质Y一定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滴入碘水或碘酒,变蓝色--该溶液中一定有淀粉
C.在某溶液中滴加硫酸铜加热,无明显现象--该溶液不含葡萄糖
D.向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鸡蛋清,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完成(2)中实验,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试管内装药品,③组装仪器,④加热,⑤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⑥收集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⑦整理实验仪器.在步骤④中,加热的具体操作为先均匀加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试管底部;
(4)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锥形瓶中加入的固体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在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1)【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HCl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1、测溶液pH2、滴加Na2CO3溶液3、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ABC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三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
【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A(填标号A、B、C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3(填标号1、2、3)
【拓展与延伸】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老师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盐酸,同时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值变化,绘制成一下图象
③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8g.
④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⑤同学发现装盐酸的试剂瓶上标签注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导致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原因是:盐酸有挥发性
⑥当滴加盐酸到图象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HCl、NaCl(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1)下列生活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铝制易拉罐   B.铜制火锅
C.铁锅        D.自行车铁架
(2)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可以省略的实验是C(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3)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CO2,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FeSO4,固体D的成分是Fe、Cu;
②蓝色溶液B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时,肯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后面横线内标出化学反应类型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化合反应
(2)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分解反应
(3)木炭与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4)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