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是某硬铝的主要成分,硬铝属于_____(填“合金”或¨纯金属”)
(2)将少量硬铝(已砂纸打磨处理)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
(3)将硬铝粉末加入到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①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②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蓝色,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填写化学式)
③反应后所得滤渣的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硬铝粉末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心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段考(10-12单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心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段考(8-9单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 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2007年6月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一致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根据如图回答:(用化学式填空)
(1)能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的是_____;
(2)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
(3)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
(4)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 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杂质,要提纯甲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江淮名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发现一种“氮气灭火装置”,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査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如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 1-1 | 1-2 | 1-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持续燃烧 | 蜡烛缓慢熄灭 | 蜡烛熄灭 |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 2-1 | 2-2 | 2-3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蜡烛没有熄灭 | 蜡烛缓慢熄灭 | ______ |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9年届九年级下学期自主招生模拟试卷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要将待提纯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待提纯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uCl2(MgCl2) | 镁片 | 过滤 |
B | CaO(CaCO3) | 盐酸 | 蒸发 |
C | Cu(Fe) | 稀硫酸 | 过滤 |
D | FeCl3溶液(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滴加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