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为了探究某脱氧剂的成分(由两种单质组成)及利用该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Fe(填化学式).
【验证猜想】方法为: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该脱氧剂中还含有C(填化学式).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对比】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分析 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Fe,因为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铁粉的检验方法是: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有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严密;红磷要足量;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再打开止水夹;由实验探究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解答 解:(1)Ⅰ中,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Fe,因为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有红棕色固体生成;铁粉的检验方法是: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有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Fe;用磁铁吸引或加入盐酸有气泡;C;Ca(OH)2+CO2=CaCO3↓+H2O;
(2)Ⅱ中,【数据处理】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注射器原来的空气的体积、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3)【实验对比】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严密;红磷要足量;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再打开止水夹;故答案为:燃烧结束,冷却的室温;
(4)【拓展研究】【实验评价】由实验探究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氧气含量太少时,可燃物无法燃烧;不受氧气含量多少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

点评 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分离、除杂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实验内容实验设计
A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蒸发
B提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先加入水溶解,蒸发结晶
C区分NH4HCO3和NH4Cl取样,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分离CO2和CO混合物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剩余溶液中加浓盐酸,即可“释放”出纯净的CO2
(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Na2SO4和NaOH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容易脏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10g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2)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30552070
反应后的质量/g0100X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为(  )
A.50B.70C.40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某同学做“粗盐的提纯”实验时的过滤装置图;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a(1)漏斗,b(2)烧杯.
(2)图中明显缺少一种玻璃仪器,请写出需要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3)玻璃棒,其作用(4)引流.
(3)过滤后的滤液在进行蒸发时也要用到上述补充的仪器,这种仪器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是(5)使液体受热均匀.
(4)某同学过滤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除了滤纸可能破损以外,请你再写出一种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 (6)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5)以下混合物能用“溶解-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的是(7)B.
A.食盐和白糖    B.面粉和味精
C.食盐和味精    D.豆油和水
(6)“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是:称量粗盐、(8)溶解、(9)过滤、(10)蒸发、称量精盐、计算.
称取5.0g粗盐,最终得到4.7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11)94%.(用百分数表示)
(7)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1234
产率75%83%88%72%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偏低偏高偏高偏低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2)A、C(填编号).
A、第1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B、第2组:蒸发时,有固体物质飞溅
C、第3组: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D、第4组:蒸发时,精盐中还含有水分
(8)、为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甲同学认为可用蒸发水分的方法.将所取的两种液体蒸干,留有固体物质,对应的液体是食盐水;没有固体物质残留的,对应的液体是蒸馏水.他选用的一组仪器是(13)B.
A.试管、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
C.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玻璃棒
D.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
红热的细铁丝放入氮气中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石墨制成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温度由t3→t2时,乙溶液由m→n的变化是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B.t3时同处a点的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降温到t1时都会有晶体析出
C.要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温度应该控制在t2
D.当温度由t2→t1时,甲溶液由n→h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给物质加热常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B.氯化钠溶液C.铜粉D.氧化铜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