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强碱.
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②:观察到现象A
[收集证据]
(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稀盐酸,则猜想Ⅰ(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 7(填“>”、“<”或“=”),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
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读数为55.0mL.
(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6g•L-1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影响.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的体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易溶于水.
(2)计算该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21.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反思]证明猜想Ⅲ是否成立,实验操作中的X溶液为BaCl2溶液,还可以改为滴加氯化钙溶液;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除了测定其pH外,还可以滴加酚酞溶液.

分析 【收集证据】(1)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猜想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定量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实验反思】根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考虑碱与酚酞的变色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 解:【收集证据】(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稀盐酸,则猜想Ⅰ成立;
(2)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猜想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7;
【定量分析】(1)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会对结果产生大的影响;
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易溶于水,所以饱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体积偏小;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是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55mL×1.6g/L
$\frac{106}{x}$=$\frac{44}{55mL×1.6g/L}$,解得x=0.212g.
所以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0.212g}{1g}$×100%=21.2%;
【实验反思】证明猜想Ⅲ是否成立,实验操作中的X溶液为BaCl2溶液,还可以改为滴加氯化钙溶液;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除了测定其pH外,还可以滴加酚酞溶液.
故答案为:
【收集证据】(1)稀盐酸,猜想Ⅰ;(2)BaCl2+Na2CO3═BaCO3↓+2NaCl,>;
【定量分析】(1)没有;偏小;21.2%;【实验反思】氯化钙; 酚酞.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解这类题目时,选择试剂很重要,要注意在检验和除杂的不同,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原物质不能减少,但可以增多,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2011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2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3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干燥.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硫酸或氯化钙、氢氧化钠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如图:
(1)玻璃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玻璃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2)在电源上的电极A为负极,B为正极.
(3)如何鉴定玻璃管乙中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钠元素Na (2)三个磷原子3P(3)氩气Ar(4)氮气N2
(5)两个氧分子2O2(6)2个钙离子2Ca2+   (7)-2价的硫元素$\stackrel{-2}{S}$
(8)硫酸根离子SO42-(9)2个铵根离子2NH4+(10)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2)分析如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17;
(3)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Ca2+
(4)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质子数递增.
(5)表中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即刻产生大量的白雾,这是因为(  )
A.干冰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挥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升华吸收了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1)一种淡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或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或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3)一种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或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试写出以上三个反应的共同点①都是与氧气反应;②属于氧化反应.
试写出其中一个反应与其他两个反应的不同点反应(3)生成的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关紧门窗
B.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C.塑料袋方便又经济,应提倡使用
D.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
A.倒入废液缸B.交回实验室集中处理
C.放回原试剂瓶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