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干水属于混合物;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
解: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D、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仪器名称
(2)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放在桌面上。
|
;B、D之间需用胶皮管连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4)通常利用E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若二氧化碳过量,会进一步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 + H2O + CO2 === Ca(HCO3)2】。若向含有Ca(OH)214.8g的澄清石灰水里缓缓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后若生成10g沉淀,则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能为 (填字母序号)
A.4.4g B.8.8g C.13.2g D.17.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和该同学一起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
(2)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 (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 发生装置,且需将该装置作怎样改动 ▲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 装置,此实验结束时,应先 ▲ ,再 ▲ ;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氧气口应是 ▲ (填“a”或“b”),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 ▲ , 收集装置应选用 ▲ (填字母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用于做导线,是由于铜有优良的导电性
B.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应用于大棚种植,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
D.
镁粉可用于照明弹,是由于镁粉能燃烧,且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
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G是紫黑色固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G ,H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C→B+H ,②G→B .
(3)实验室常用 (填物质名称)检验F气体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天是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日,九年级1班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练习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员为他们提供了药品: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装置和仪器:如图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张勇同学选择了装置B和D制取并收集氧气,他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如果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他的操作方法是 .针对张勇的做法,刘丽同学提出还要增加仪器F更好,该建议的好处是 .
(3)李芳同学想用装置A和C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