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榨取橙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液化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现象可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
氧气
,A、B两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2:1
2:1

(2)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
用带火星的木条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
化学
化学
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版本的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如图所示“合成氨”的演示实验(夹持仪器均已省略).在Y形管的一侧用Zn粒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另一侧用NaNO2固体和饱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N2,N2和H2混合通过还原铁粉来合成NH3,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若酚酞试液变红,即说明产生了氨气.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得到了如下信息:
信息一:NaNO2固体和饱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2NH3+N2O3→2N2+3H2O
NaNO2+NH4CI→NH4NO2+NaCI
NH4NO2→NH3+HNO2
2HNO2→N2O3+H2O
信息二:不同体积比的N2、H2混合气体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合成氨,使酚酞试液变红所需要的时间如下:
N2和H2的体积比 5:1 3:1 1:1 1:3 1:5
酚酞变红所需时间/min 8~9 7~8 6~7 3~4 9~1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Y形管左侧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Zn+H2SO4═ZnSO4+H2

(2)石棉绒的作用是
增大混合气体与催化剂还原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增大混合气体与催化剂还原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3)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中即使酚酞试液变红也不能说明N2和H2反应合成了NH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从分步反应可知,产生N2的过程中,有可能直接产生氨气
从分步反应可知,产生N2的过程中,有可能直接产生氨气
,请你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理由
将NaNO2固体和饱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理由成立;否则,说明理由不成立.
将NaNO2固体和饱和NH4Cl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理由成立;否则,说明理由不成立.

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用下图中的
装置连接在原装置中的
A
A
B
B
之间.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为尽快观察到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应该控制N2和H2的体积比为
1:3
1:3
比较适宜;但该装置还难以实现此目的,原因是
无法控制通入B中N2和H2的体积比
无法控制通入B中N2和H2的体积比

(5)实验过程中通入试管C中的气体的成分有
氨气、水蒸气、氮气
氨气、水蒸气、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泸州)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C、D
C、D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CaCO3
CaCO3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NaOH
NaOH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部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验证水和二氧化碳分别是否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B
B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也许是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也许是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精英家教网
(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
 
(填装置序号),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提出只要将上述A装置和图2所示装置相连接,就可收集并测量生成的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则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A装置的导管出口→
 
 
→c (填接口字母)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为
 
,现用装置E收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应如何验满?
 
(写出方法、现象和结论).
(5)兴趣小组利用图3所示实验装置研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1: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进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
步骤2:打开K1,关闭K2,将A中的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6)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