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硬水中含有Ca(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Ca(HCO32会分解成CaCO3,写出Ca(HCO32分解方程式,水垢成分CaCO3和Mg(OH)2,写出用醋酸除去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碳酸氢钙受热会生成碳酸钙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frac{\underline{\;\;△\;\;}}{\;}$CaCO3↓+CO2↑+H2O;
水垢成分是CaCO3和Mg(OH)2,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Mg(OH)2+2CH3COOH═Mg(CH3COO)2+2H2O;
故答案为:Ca(HCO3)$\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
Mg(OH)2+2CH3COOH=Mg(CH3COO)2+2H2O

点评 此题是一道生活实际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掌握和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向FeCl3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对蜡烛及其燃烧,你亲自观察探究过吗?请你认真观察下图,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将蜡烛点燃时,你观察到的最明显的现象是火焰分三层,由于外焰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2)由图2可知,若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将此烧杯倒过来,向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你又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由图3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你会发现有白烟从灯芯飘出,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着(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15:5B.9:20:13C.5:7:13D.5:9: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金属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9,等质量的A和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3:4.则两金属的化合价之比为(  )
A.2:3B.3:2C.2:1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向硫酸铜、锌粉和铁粉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滤渣中含有铁粉,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必定含有Zn、Cu,可能含有Fe
B.滤渣中必定含有Fe、Zn,可能含有Cu
C.滤液中必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
D.滤液中必定含有Zn2+、Fe2+,可能含有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于是他和小新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
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猜想】
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
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
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色,则他的猜想是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黑色物质是CuO(或氧化铜)
②小宝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有白色物质附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写一个)Cu+2AgNO3=Cu(NO32+2Ag或Zn+2AgNO3=Zn(NO32+2Ag
【反思与应用】
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但实验室看到的镁条常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甲同学认为是MgO;乙同学认为是Mg2(OH)2CO3;丙同学认为是Mg(OH)2
(1)丁同学认为甲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氧化镁通常为白色固体.
(2)丁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被加热的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且试管口有液滴出现,另一支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丁同学认为丙的猜想也是错误的,其理由是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说明此变化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氢氧化镁中根本不含碳元素.
(3)大家查阅资料后又知道:Mg(OH)2和Mg2(OH)2CO3加热后均可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据此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2(OH)2CO3$\frac{\underline{\;\;△\;\;}}{\;}$2Mg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已知2Al+Fe2O3 $\frac{\underline{\;高温\;}}{\;}$ 2Fe+Al2O3 被称为“铝热反应”.镁和氧化铜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Mg+CuO$\frac{\underline{\;高温\;}}{\;}$Cu+MgO.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镁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对于固体剩余物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剩余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假设①铜和氧化镁;假设②Cu、MgO和Mg;假设③Cu、MgO和CuO .
【查阅资料一】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水:
CuO+2HCl=CuCl2+H2O           MgO+2HCl=MgCl2+H2O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剩余物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无色.假设①成立.[来
(2)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为无色.假设②成立.
(3)固体部分溶解,溶液为蓝色.假设③成立.
【总结一】(1)对于有多种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要推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的成分,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应的生成物;二是反应物是否过量.
(2)一种金属单质可以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思考】是否任何一种金属单质都能与另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阅资料二】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以下几组反应信息.
实验组别IIIIIIIVV
药  品AlFeAgAlCu
CuOCuOCuOFe2O3Fe2O3
相同条件下是否反应
【总结二】根据上表对比分析得出: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能发生反应,需满足的条件是金属单质的活动性要比氧化物中的金属的活动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