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 【解析】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使水发生状态变化,通过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挥发使人闻到气味,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选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3月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a中一定有CaCO3,可能有Mg(OH)2、一定不存在BaSO4
B. 白色沉淀b为BaCO3
C. 根据题中数据,可准确计算出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D. 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MgCl2和NaOH
B 【解析】 A、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所以沉淀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错误; B、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产生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科粤版化学上册同步练习:2.4.1元素及其符号练习题 题型:综合题
(题文)下表为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镁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
(2)表中易失去3个电子的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__。
(3)观察上表,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填字母)。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12铝B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最为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结合表格分析。 (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8+2=12,故其核电荷数为12; (2)铝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铝离子; (3)表格可知,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_________?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_________?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一个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原子核中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8个电子带8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氧原子中由8个电子和8个质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O2、CO2、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________,三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_________。
氧元素两个氧原子 【解析】 从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中可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中都有氧元素,一个分子中都有两个氧原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2H2O2
B 【解析】A选项表示2个氢原子;B选项表示2个氢气分子;C选项表示氢气和1个氢气分子;D选项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答案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产物中还含有相对分子量最小的氧化物。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______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 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0‰.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
D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或降低氨气的溶解度);生石灰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E碱石灰NaNO2+NH4ClNaCl+N2↑+2H2O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解析】 (1)用CaO和浓氨水反应,应选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D;浓氨水常温下跟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NH3•H2O=NH...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液体喷出
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C 【解析】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B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不能清洗,否则易导致液体的浓度降低或者污染试剂;C不能向燃着的究竟灯内添加酒精,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D、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俯视,读数,实际液体的量偏小;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总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____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上述两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不支持 略 先大后小(其它合理描述也可) 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气压降低 锥形瓶中氧气约占46mL,当注射器中的水进入锥形瓶约46mL后,瓶中气压与外界相当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实验的现象。主要从燃烧的条件、白磷的性质及燃烧的现象,瓶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