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
B. | 在试管中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
C. |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
D. | 向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
分析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变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稀盐酸液,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锌比铁活泼,与盐酸反应速度锌大于铁;等质量的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
D、向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CuCl2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解答 解: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变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稀盐酸液,溶液显酸性,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相对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而不是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相对应.
C、由于锌比铁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象的斜率锌应比铁大;等质量的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象的终点应该比锌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相对应;
D、向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CuCl2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乙醇、C2H5OH | B. | 小苏打、纯碱、NaOH | ||
C. | 熟石灰、氧化钙、CaO | D. | 可燃冰、甲烷、C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 | 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 | 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氯化钠溶液 |
实验2:另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 | 两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 则待测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或Na2SO3+Ca(OH)2═CaSO3↓+2NaOH); |
实验3:另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入稀盐酸 | 在盛A溶液的试管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现象 | 说明A是Na2CO3溶液 |
在B溶液中的试管中有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现象 | 说明B是Na2SO3溶液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是阳离子 | |
B. | ②所属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 |
C. | 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 |
D. | ④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铁粉 | 铜粉 |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
B | 氯化钠溶液 | 氢氧化钠 | 加入稀盐酸至pH等于7 |
C | 氮气 | 二氧化碳 | 将气体缓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
D | 氯化钾溶液 | 氯化铜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