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B.C.D.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化学与生活”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缺碘可能会导致人体的甲状腺肿大
B.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D.尿素[CO(NH22]是一种化学肥料,含有氮元素,它属于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现在日本已经是世界第六大钚拥有国,钚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钚是金属元素B.一个钚原子的质量为244g
C.钚的原子序数是94D.钚元素的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小洁同学为测定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6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50.0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量为57.6g(不含烧杯质量,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没有计算步骤不给分,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写出化学用语: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硝酸根离子NO3- 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2个氢离子2H+;3个硫离子3S2-;4个氢氧根离子4OH-;+1价铜的氧化物Cu2O;
 化学符号6Mg3N2Zn2+
表示意义六个镁原子三个氮分子核内有11个质子一个锌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探究实验一】酸能否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二】酸能否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试管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分析】丙同学测定试管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加入的盐酸太少.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继续实验,将试管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逐滴加入,能说明酸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蓝色沉淀慢慢消失.
【拓展】实验探究一、二中,均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丙同学将实验一所得溶液缓慢滴加的过程中,除上述现象外,大烧杯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然后由红色慢慢又变成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现有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除一盒火柴外,你还至少需要下列哪种试剂(  )
A.澄清石灰水B.蒸馏水C.酚酞试液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化学用语是简明、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分子2N2
(2)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
(3)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都有H+
(4)既是氧化物,又是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SO2或NO2
(5)现有反应Cu+4HNO3(浓)=Cu(NO32+2X+2H2O,物质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