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操作:

图1所示是实验室铝热反应装置

①A、B、C仪器组装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②仪器组装完毕,引燃镁条,反应剧烈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纸漏斗A的下部被烧穿,有高温熔融物落入C仪器中。回答下列问题:

承接生成物的C中铺上适量______,一是防止______,二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出伤人:氯酸钾的作用是______,使深入混合物内部的镁条继续燃烧。

图2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产生刺激性气味,放出大量的热。图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研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酸反应

将镁、锌、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证明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

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①石灰石、②氢氧化铝、③氢气、④稀硫酸、⑤氢氧化钠

(1)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2)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

(3)理想的高能燃料是____;

(4)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9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B.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9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违禁药物。对于其中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B. 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C. 不属于氧化物

D. 分子中C、H、N原子个数比是9∶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1所示,医疗上常用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乙醇是一种清洁的燃料,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要,乙醇燃烧反应的微粒示意图如图2所示,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填选项,氯化钠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______。

A.一氧化碳

B.空气

C.氯化钠

D.铁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B. 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

C. 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装置图回答:

图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用红磷作耗氧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打开弹簧夹后,发现集气瓶内进入的水量明显小于的刻度线,其原因可能______。

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

图中通过对比______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x的值为13

C. 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