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从而通过空气体积变化来得到氧气的含量,所以要让氧气尽可能被完全消耗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来正确解答本题;
(2)根据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现象;
(3)根据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4)根据氨气易溶于水解答;
(5)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上升,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
解答 解:(1)盛在A中的物质常用红磷;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充分反应后,待钟罩内液面不再变化,应先冷却后再读数,否则测得结果将小于$\frac{1}{5}$;
(2)用注射器C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时,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逸出,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相比较装置B,它的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若选用装置D、E测定生成H2的体积,仪器连接顺序为a→c→b→d;
(4)氨气易溶于水,F装置内气压变小,实验现象是形成喷泉;G装置的实验现象是气球胀大;
(5)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A、CaO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错误;
故选B.
答案:
(1)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冷却后;小于;
(2)浸没长颈漏斗末端;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逸出;
(3)Zn+H2SO4═ZnSO4+H2↑;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c;b;
(4)形成喷泉;气球胀大;
(5)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二氧化碳的验满以及装置的选择问题,难度较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
B. | 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 |
C. | 该反应可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
D. |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酚酞试液 | |
B. | 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溶解后蒸发结晶 | |
C. |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 | |
D.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和水蒸气: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打开浓盐酸瓶塞会看到白烟 | |
B. | 羊毛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 |
C. | 米饭遇到大量加碘食盐会逐渐出现蓝色 | |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
B. | 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 |
C.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
D. | t2℃时,60g a物质溶解于100g 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160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物 质 | 选用试剂(过量) | 操作方法 | |
A | CO2(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通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B | Na2CO3(NH4HCO3) |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 |
C | Cu(NO3)2溶液(AgNO3) | 铜粉 | 过滤 |
D | NaCl溶液(CaCl2) | K2CO3 | 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4 | |
B. |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3.75% | |
C. | 该化合物由4个氢原子与5个碳原子构成 | |
D. |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