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溶液pH
B.
称量氢氧化钠
C.
检查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溶液和乳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降低温度可以把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不饱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现有73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锌完全反应后(Zn+2HCl=ZnCl2+H2↑),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折断镁条是物理变化,这是因为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这是因为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B.FeC.SiD.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物质的转变一步能实现的是(  )
A.CO2→COB.CaCO3→Ca(OH)2C.Cu→Cu(N032D.Mg(N032→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探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锥形瓶.
(2)甲同学要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图中的A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当O2收集满,取出集气瓶后,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依次是BA(填序号).(A、熄灭酒精灯  B、将导管移出水槽)
(3)乙同学用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有BC(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变红
C、产生的C02与水反应生成H2C03使石蕊变红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气体,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氢气,制备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B.铁、钙、氟、硒和维生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把KOH、FeCl3、CuSO4、KMnO4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BE(填字母);除过氧化氢溶液外,通常还需要的一种药品是二氧化锰,其作用是催化作用;若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