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 g和n 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为A<B
B、30℃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为A=B
C、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D、30℃时,若溶解度A<B,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知识以及溶液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分别取60℃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
A、3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为A<B,错误;
B、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A=B,错误;
C、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A<B,30℃时,若溶解度A>B,则说明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则晶体质量一定为m<n,正确;
D、根据C分析可以知道,晶体质量一定为m<n,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知识以及饱和溶液结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来生产药用胶囊.
①如图所示,根据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铬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能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通常情况下,铬单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较高的熔点,是最硬的金属,归纳铬单质的物理性质
 
(只答一点).
③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报道,如: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等,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较大影响.面对事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你认为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与摄入量有关,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B、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
C、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都是化工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的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

(1)元素是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由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得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写化学式).
(3)在第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易
 
电子(选填“得”或“失”,下同)到易
 
电子,最后是稳定.
(4)17号元素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化学性质与9号元素相似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分数),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是
 

(3)铵根离子
 

(4)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
 

(5)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6)某消毒剂由氯氧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氯原子,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
 

(7)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催化下生成氨气(NH3)和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Na2CO3   ②KCl   ③Ba(NO32   ④CuSO4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3)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化肥“碳铵”应该
 
保存;
(4)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铁的表面出现
 
色固体;
(5)铁片放在稀硫酸中反应
 
,反应后溶液颜色呈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A物质25克、B物质5克混合加热,反应后的物质中,A仍有10克,B已完全反应,同时生成C物质11克,还有一种生成物D.则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比A:B:C:D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C、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21%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寒冷的冬季流行的“暖宝宝”--即一次性使用取暖片,只要取出直接贴在衣服上.可持续温暖12小时.小明查看说明书,发现内袋物质成分为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小明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可能来自于铁粉氧化(即生锈).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小明完成表中的内容.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步骤1取A、B两袋“暖宝宝”,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A袋“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空气接触.
步骤2一天后,从上述A、B两袋中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呈黄色(已知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后溶液变黄);
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
 
,溶液变成浅绿色.
A袋内物质的铁已经转化为
 

B袋内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反思拓展】请对“暖宝宝”取暖贴的保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