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分析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所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点评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H2O   ⑤Mg2+  ⑥2OH-   ⑦${\;}_{Cu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④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为测定某三氧化钨样品中三氧化钨的质量分数,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该实验中三氧化钨样品的质量为13.0g,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WO3反应完全,化学方程式为:WO3+3H2$\frac{\underline{\;高温\;}}{\;}$W+3H2O,U形管C中干燥剂足量.吸收完全.该小组经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实验后
B装置的质量(克)45.543.1
C装置的质量(克)100.5103.3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选择装置的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WO3的B质量分数较可靠.
(3)计算样品中W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l  O-16 W-1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C(填写编号).
A.发生装置相同                B.都用MnO2作催化剂
C.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b 端进入(填“b”或“c”).
(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于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        ②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
③锌粒与稀硫酸          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6)实验室制取H2的发生装置为B,实验发现:用40%的稀硫酸制取H2效果最好.现欲配制30mL 40%(密度为1.30g•mL-1)的稀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g•mL-1)的浓硫酸8.7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23.0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量取浓硫酸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硫酸的质量分数>40%(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AF.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铁架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俗称干冰,通常用作致冷剂和人工降雨剂的是二氧化碳.
(2)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用于防腐;
(3)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D.稀盐酸、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1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碳酸氢钠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碳酸钠.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加酸或加热;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某小组同学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量的质量为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反应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2.发现M1>M2,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为M3,则M1小于M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镁条燃烧时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氧气面具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Na2CO3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⑥(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