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
B. | 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 | |
C. | 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
D. | 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最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加水的质量:甲<乙<丙,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O、C元素的质量比为9:2 | B.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5 | ||
C. | 属于有机物 | D. | 该物质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④⑥ | B. | ②③⑤ | C. | ②④ | D. | ②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⑥ | B. | ①③⑤⑥ | C. | ②③④⑥ | D. | ①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B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frac{1}{3}$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
C | 区别蒸馏水和矿泉水 |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充分振荡 |
D | 探究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 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相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或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
B. | 如果金属与酸能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 |
C. | 酸、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 |
D. | 某固体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