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小组的同学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了能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能观察到反应的变化过程?

(查阅资料)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NaOH

42

51

109

119

Na2CO3

7.1

12.2

21.8

39.7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温度/℃

NaOH

Na2CO3

18.5~25

17.3

不溶

(进行实验)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止水夹,通入 CO2,气球明显鼓起后关闭止水夹

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变瘪

2

室温下,向10mL澄清饱和的NaOH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试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

3

① 室温下,向10mL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适量CO2

甲中出现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② 滴入稀盐酸

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1中,气球明显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2中,试管内壁上出现白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3甲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5)实验3中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实验1是从________(填“反应物消耗”或“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化学反应发生。

CO2 + 2NaOH = Na2CO3 + H2OCO2与NaOH反应,使压强变小生成碳酸钠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钠质量,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不溶于乙醇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反应物消耗 【解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2)实验1中,气球明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 84g·mL―1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量取浓硫酸时,如果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得到的稀硫酸浓度偏低  

B. 实验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烧杯

C.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  

D. 稀释浓硫酸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A 【解析】 A. 量取浓硫酸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浓硫酸偏多,会导致配制得到的稀硫酸浓度偏高,错误;B. 实验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烧杯,正确;C.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正确;D. 稀释浓硫酸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性质不活泼且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B 【解析】 A.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化学性质活泼; B.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化学性质稳定; C. 稀有气体 占空气的0.94%,化学性质稳定;D、二氧化碳占0.03% 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屠呦呦据此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 维生素 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由此可推测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D. 手机电池放电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电流

A 【解析】 A、提取青蒿素是利用萃取的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正确;C、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与氧化剂反应,由此可推测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正确;D、手机电池充放电时发生了如下反应:Cd+2Ni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学生只有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试管、硬质玻璃管、圆底烧瓶、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导气管、橡皮塞、橡皮管、玻璃棒、药匙、火柴。从缺少仪器 或用具的角度看,该学生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①制取氢气;②粗盐提纯;③用木炭还原氧化铜;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②④

D 【解析】 根据常见的实验所用仪器进行分析。 ①制取氢气需用试管、药匙、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这些仪器都有,能完成制氢气;②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中要用的烧杯、玻璃棒,药匙、过滤中还要用的漏斗、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蒸发中还要用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粗盐提纯需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提供的仪器中缺少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复印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粉末。制备Fe3O4的主要流程如下。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试剂X为______。

(3)操作Y为______。

(4)流程③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Fe + H2SO4 = FeSO4 + H2↑NaOH 过滤Fe和O 【解析】 (1)①中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2)②中是硫酸亚铁与X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道,X为NaOH;(3)从流程图中可以知道,经过操作Y,物质被分成固体和溶液两部分,故操作Y为过滤;(4)流程③反应前后,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铼(Re)可用于制造卫星和火箭的外壳。其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铼的制取过程如下:从冶炼辉钼矿的烟道尘中获得Re2O7,与KCl反应得到高铼酸钾(KReO4),再与氢气反应制得铼:2KReO4+7H2 ===== 2Re + 2KOH + 6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铼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75

C. Re2O7读作七氧化二铼

D. KReO4与氢气制取铼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 【解析】 A、铼的偏旁是“钅”,说明铼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铼原子中含有75个质子,故核外电子数为75,正确;C、Re2O7读作七氧化二铼,正确;D、该反应中有三种产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2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

B 臭氧与氧气的性质不同或同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等 【解析】 试题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故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是正确的,而D可以填:臭氧与氧气的性质不同或同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3.3海水“制碱”练习 题型:单选题

有一包化学肥料,可能是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其外观为白色晶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种化肥是( )

A. 氯化钾 B. 碳酸氢铵 C. 硫酸铵 D. 过磷酸钙

A 【解析】 加水后能全部溶解说明不是过磷酸钙;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不是铵盐,故只能是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