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判断.根据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由于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所以第三层应有8-2=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16=质子数是16,属于硫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所以该原子的次外层应是第一层,电子数是2,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6+2=8=质子数是8,为氧原子;C原子的核内没有中子,应为氢原子;由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是18,D原子的阳离子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D的核电荷数18-6=12,D原子应为镁原子.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由A原子的核外第二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和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由于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所以第三层应有8-2=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16=质子数是16,属于硫原子;由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所以该原子的次外层应是第一层,电子数是2,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6+2=8=质子数是8,为氧原子;由C原子的核内没有中子,应为氢原子;由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是18,D原子的阳离子核电荷数比A原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少6个;则D的核电荷数18-6=12,D原子应为镁原子.
(1)由以上分析可知,A原子是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阴离子为氧离子,氧离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C原子的名称为氢原子.
(4)D原子为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故答案为:(1);(2)
(3)氢原子;(4)12.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物质 | 甲 | 乙 | 丙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 6 | 1 | 0 |
A. |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 B. | 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C. | 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 D. | 2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7届九年级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 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能析出晶体
C. t3℃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 将t3℃时的K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 |
B. |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
C. | 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 |
D. |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9.6 | 9.8 | 9.9 | 10.0 | 10.1 |
溶液的pH | 12.4 | 12.1 | 11.8 | 7.0 | 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都含有氧分子 | B. | 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 ||
C. | 都是化合物 | D. | 都含有氧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