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 为防止实验室污染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和导管的总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试管中产生的现象;
⑤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发生的现象。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___性。
(2)为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论,步骤③中注射器活塞底部至少应调到___________mL处(填整数)。
(3)步骤④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③中活塞在15mL的位置,则步骤⑤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导热 10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注射器活塞向下移动至约5 mL刻度线位置
【解析】
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步骤④利用加热粗铜丝引燃白磷,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2)试管和导管的总容积为5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约为10mL,白磷足量,消耗氧气,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减少量即为氧气的体积,为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论,步骤③中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应该大于等于10mL,因此活塞底部至少应调到10mL处。
(3)步骤④中加热粗铜丝,引燃白磷,观察到的现象有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若步骤③中活塞在15mL的位置,试管和导管的总容积为5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约为10mL,则步骤⑤中,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由于内部气压减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活塞向下移动至约5mL刻度线位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反应,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实验前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固体: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3)长久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形成白色固体,其反应是:____,可用_____除去此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D.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1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__ ;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 (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1、图II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 -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 向两支U型管A、C处的棉纱上注入浓氨水,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I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在图所示的实验中还应控制相同的变量有: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端通入, 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单独分解作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物__________(填序号)。
A NaCl B KMnO4 C H2O D CH4
(3)用装置A, C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当装置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___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二氧化锰的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请问: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
(5)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先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
b 当导管口刚冒出气泡,就始收集
c 若用如图(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b端导入
d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常见仪器:
(1)A、B是实验室两种常见的玻璃仪器。下表内已绘制2种仪器上部约1/4的局部特征,则A仪器名称是:_________; 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仪器 |
现有下列仪器: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燃烧匙、⑥10mL量筒、⑦20mL量筒、⑧托盘天平等仪器。
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______________;
(5)量取10mL的水用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利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压下,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
(1)流程图空格处应填写的物质为_____,它的用途是_____.
(2)除分离液态空气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其中的氧气能透过薄膜,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的体积比氮分子的体积_____(填“大”或“小”)。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操作,实验室进行的_____操作,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运载火箭升天时会携带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两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适量的稀HCl,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____。
A ⑤③②①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⑤①④②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质量/g | 7.0 | 5.0 | 3.0 | 1.5 | X |
请计算:
(1)X的值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