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两个同学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如上现象后得出结论
 

(3)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气瓶中吸入水少于
1
5
其原因可能是
 

 

 

(4)由这个实验还可以得出氮气的性质:
 
(写出至少3点)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大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2)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误差: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氮气的性质.
解答:解:
(1)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产生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大约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因为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故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
5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3)实验结果发现测得数值比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用量不足;装置的密封性不好,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进行读数等;故答案为: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不足量;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知,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难溶于水等.
故答案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地白烟,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3)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量.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4)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难溶于水(写
点评:此题是关于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相关的实验要求,属于开放型实验分析题,熟练掌握测定的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的现象等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下列最可行的是(  )
A、将20克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B、将20克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克水
C、在10克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克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知:NaOH变质生成Na2CO3;Na2CO3溶液的pH>7.
(1)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理由是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NaOH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3)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
除去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固体中存在NaOH在滤液中滴加
 
溶液
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磷在空气中燃烧
 

(2)水通电
 

(3)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在组成铅笔的各种材料中:

①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②该铅笔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Al2O3),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克某硫酸恰好与26克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
 
操作.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滤纸的边缘要
 
液面,这主要是因为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水中
 
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
 
(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
 
 
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写出其中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台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滴--15滴),A的名称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入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起
 
 的作用.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具有
 
 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你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验满CO2的方法是
 

(2)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他们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选用G装置收集氨气,应从
 
(选填“a”或“b”)通入,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出到空气中,应采取的措施是
 

(3)、我市某地盛产石灰石,其中含有不溶于盐酸的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经粉碎后全部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80.0g.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及所盛物质的质量与相应时间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分0246810
烧杯及所盛物质质量/克80.079.078.377.977.877.8
试计算:
(1)反应结束后,共放出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提出了如下的问题:石蜡的性质如何?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何现象产生?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石蜡
 
溶于水,硬度
 

(2)点燃蜡烛,观察到石蜡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
 

(3)再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煅烧的生成物为
 

(4)今年5月,一辆运载40吨苯的汽车在我市发生了翻车事故,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将浮在水面上和地面上的苯捞上来,并进行了焚烧处理,成功地化解了一场灾难.
请从上面的叙述中归纳出苯的相关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